


當我最近在日本時,精工人確保我們對精工石英Astron(型號35SQ)手表了如指掌。無論出于何種原因,我都不知道精工是世界上第一款石英機芯動力手表的發(fā)明者(直到那時)。巧合的是,2009年12月是精工阿斯特龍石英表問世40周年。我得看看一只原始的精工阿斯特龍手表。這里的兩張照片是我在日本拍攝的精工阿斯特龍手表。手表本身就是精工在40年后如此出色的幫助的證明。它看起來好像不超過 5 年前制作的。手表的復古風格令人驚訝地耐用,因為手表的外觀似乎與當今流行的復古外觀融合得很好。18k 金表殼本身就是酒桶形,帶有曾經(jīng)流行的仿舊金屬紋理外觀。然后,您將擁有光滑拋光的表盤和干凈實用的表盤。當時,對于精工來說,這個設計是相當新的,他已經(jīng)制作了十年的相同風格的表殼。這是在1969年。

通往石英表的道路長達約10年。這都是著名的“Project 59A”的一部分,這是精工頂級工程人才的合作,試圖弄清楚如何將石英機芯小型化為手表。除了空間之外,功耗也是一個主要問題。精工已經(jīng)制作了一些工作石英鐘,但每個都太大了??偸前咽虑樽冃〉碾y題。有人告訴我,這個項目的真正救星是IC創(chuàng)新。在這種情況下,“IC”代表集成電路。這項技術比它的前輩(如真空管和晶體管)更小,消耗的功率更少。
最初計劃讓石英機芯像機械機芯一樣有掃手。事實上,這在今天的一些石英鐘上可以找到。但是這種風格的秒針讀數(shù)對電源非??量?。電池需要不斷耗盡才能移動手。因此,決定使用“死秒”系統(tǒng) – 秒針每秒僅移動一次,從而減少電池消耗的功率。低頭一看,那顆滴答作響的秒針誕生了,這是石英表的標志。這一切都與功耗有關,并使電池在手表中保持 2-10 年的使用壽命。


精工阿斯特倫石英表一到貨,就如同一顆大子彈射向了機械表行業(yè)最敏感的地方。瑞士嚇壞了。根據(jù)你當時的身份,這在被稱為“石英革命”或“石英危機”的時代被譽為“石英危機”。革命和危機,因為它是數(shù)字石英表之父,制造成本如此之低,幾乎完全摧毀了奢侈手表行業(yè)。在石英表之前 – 但仍然由電池供電 – 是電子音叉調節(jié)手表。石英比音叉手表好得多。機械表平均每天約10-20秒,而精工阿斯特龍則精確到每月5秒以內。你可以說Astron不是什么書的技術手表。同樣,它是保守的風格和 18k 金。以過去和今天的標準衡量的豪華手表。
雖然石英表在當今市場上占據(jù)主導地位,但它們可以說不如機械表那么“情感化”和精致。這就是為什么發(fā)燒友似乎更喜歡機械表(即使是精工的人,因為他們最好的手表是機械或機械精神)。然而,當石英精工阿斯特龍最初發(fā)布時,情況并非如此。這是一項獨特的高度復雜的技術,只有精工具備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所需的條件(大量的耐心和奉獻精神)。很多辛苦和10年的時間不是情感,那我不知道是什么。出于這個原因,一些經(jīng)典的石英表,如精工阿斯特龍和類似的石英表,是最有趣的石英表,可以作為收藏家進行檢查和擁有。